压缩包目录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拖拽式双行小型水稻插秧机结构设计答辩人:刘相伟班级:机械176指导老师:任立敏目录C O N T E N T S01020304研究背景及意义主要设计部分及方案确定结构设计部分仿真分析05研究结论01研究背景及意义BACKGROUNDANDMEANING研究背景国内插秧机分为步进式手扶机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2010年,手扶插秧机占比85%,高速插秧机占比只有15%,但从2015年之后形势有了明显的变化,2020年高速插秧机的占比已经接近40%。从使用地区看,手扶机的主要市场是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大面积、大规模种植区,预计2025年高速插秧机的占比将会超过50%,届时手扶机将成为补充性产品。研究意义结合本次课题,目前市场上拖拽式插秧机存在以下缺陷作业不连续,需要频繁调整效率低;精度不高、株距不能统一;人力拖动,并且不能解放双手,耗时费力,效率低;存在秧爪带出秧苗情况;漂秧率、漏插率、伤秧率都较高。02主要设计部分及方案确定THEMAINDESIGNPARTANDSCHEMEDETERMINATION主要设计部分移箱机构 分插机构方案确定03结构设计部分STRUCTURALDESIGN移箱机构结构设计分插机构结构设计踢秧装置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整体结构移箱机构结构设计分插机构结构设计踢秧机构结构设计踢秧机构结构设计04仿真分析MOTIONSIMULATIONANALYSIS标题一标题一动画仿真运动学仿真曲柄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力的循环作用,在一次的循环作用过程中会出现 两 处 作 用 力 的 峰 值,分 别 在0.325s处、0.384s,作用力大小相应的分别为621N、390.5N。标题一标题一动画仿真有限元仿真最大应力出现在与曲柄轴的螺钉连接处,其值为530.4MPa,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未超出材料的强度极限;变形量为0.07736mm,在材料的弹性形变范围内。结果表明:该位置工况下,应力与应变均在允许范围内。05研究结论RESEARCHCONCLUSION完成了水稻插秧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并构建了整机的三维模型以及绘制出总装和主要部分、零件的工程图;完成分插机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机构在工作条件下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关键参数符合初始参数设定;在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olidworksSimulation有限元仿真模块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分析评估,验证了机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